一提到“主席特型演员”,相信大多数人脑海中立刻闪过的名字,都是“古月”和“唐国强”。
毕竟,这两位分别代表了两个时代的“主席特型”,一个被誉为“形神兼备”,另一个则靠独特的理解开创了自己的表演风格。
而就在这时,又一位优秀演员横空出世,开始挑战这一具有“国民滤镜”的角色代入——没错,这个人就是近年来因《觉醒年代》《悬崖之上》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的于和伟。
然而,这三位演员同台对比,谁最有资格被称为“最像”的毛主席?谁才是你心目中的“主席完美代言人”?
展开剩余88%古月
如果要评选“主席脸天花板”,古月绝对是“神”一般的存在。对于这位已经离世多年的演员,他饰演主席简直称得上是后无来者。
他用一生近乎极端的敬业在“大屏幕时代”里,把主席的形和神都拉满;在所有红色题材电影里,提到他就是一个“金字招牌”,令人信服。
“他不仅在样貌上无限契合人物,连骨子里的韵味也予以完全还原。”早在1978年,古月因为酷似主席的形象被选中,成为了中国第一代主席特型演员。
他的演出仿佛当时的黑白照片,从微笑,到沉思,再到挥手间的动作,都完美复刻主席。如果你今天翻出剧照,很有可能气氛感瞬间拉回那个年代,差点怀疑“这位是不是毛主席转世啊”?
更匪夷所思的是,古月饰演主席时,连主席的小女儿李讷都被惊呆了。
在《走出西柏坡》剧组里,她甚至激动到误认古月是自己的父亲,哭着喊“爸爸”扑了过去。对于特型演员来说,这就是最大的赞赏。
但!古月的这种“本色出演”是拿命换来的。他为了最大化靠近主席的样貌和状态,不惜改变自己的样貌。
具体细节是什么程度?当别人都想着怎么打扮漂亮的时候,他先把原本坚挺的门牙磨掉,又用镊子硬生生拔掉光洁的发际线,让自己的额头形态更接近形象。
每晚他熬至深夜,把鼻梁对准主席照片模仿微笑,全然忘记凡人的模样。
努力是会写在面庞上的。光是这一份专业精神,就值得后来者无限敬重。
于和伟
再来说一下新的“主席形象”于和伟,于和伟要饰演毛主席的消息一出,娱乐圈舆论炸锅。不过,如果大家对他的戏路有点了解,这波讨论绝对不稀奇。
于老师真是“人间剧抛脸”的代表人物啊!从《三国》中那句“接着奏乐接着舞”,再到《觉醒年代》中那个令人瞬间心潮澎湃的“山河破碎”场景,他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可替代的深刻印象。
然而,也正因为这种多面表演实力,粉丝和网友对他出演毛主席抱有复杂态度。一方面大家感叹:于和伟的演技确实稳,可以驾驭角色;
但另一方面,不少人也害怕,他“戏痕太重”、观众提前代入,以至于出不了“曹操”或“陈独秀”的戏。
8月1日,这部名为《伟大的长征》的新剧终于让于和伟的“主席扮相”第一次正式曝光。结果不少网友直呼:“这不看仔细还真没认出来是于和伟!”
原因很简单,他确实瘦了。而这个形象上的改变并不是拼凑化妆简简单单的功劳,而是为了还原伟人风采。
于和伟自己疯狂减肥十余斤,同时闭关修炼,学习了大量关于毛主席的纪录片、文字资料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这不仅是演戏,也是一次深刻的灵魂锤炼。”
但“学形,还得靠神”。于和伟这次到底能不能从“塑造人物”这个层面真正超越观众的期待?网友们的态度,也是褒贬不一。有人觉得,在感知和情绪火候上,他一定会揣得很准;
但也有人吐槽:“别再让我想到‘奏乐跳舞’的画面了”最终,这部剧上线后的表现,才能决定他在“主席特型演员榜单”上的名次!
唐国强
古月已经让人心甘情愿封神,但再往后,最不可忽视的名字,就是唐国强。
客观来说,唐国强一开始饰演主席时观众是带有成见的。
有些批评可能真的不能怪大家——毕竟小鲜肉般的颜值和伟人形象之间的反差,确实很难一时消化。大家说,“唐国强太精致了,眼神像影楼写真。”
然而,唐国强调整了策略,如果外形不够,还可以拿下“神”。他没有选择全面模仿主席普通话带湘音的说话韵律,而是沿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,化繁为简。
从领袖气质和温和的气场出发塑造内心。所以,如果说古月像是和人物融为了一体,那么唐国强的表演更像是“注入了演员自己的灵魂”。
举个例子,《长征》中唐国强饰演主席首次亮相,很多人都说他吸引力强。部分片段虽未忠于历史原貌,却创造了中国观众愿意下意识接受的“唐式主席”——亲切但有威严,松弛但稳重。
直到后来,代表主席出镜超过40次的唐国强,成为观众生活娱乐消遣以外的“红色责任”延续。
其他候补
最后再简单聊一下近年来的候补人选——侯京健。一代代特型演员中,年轻“主席脸”也是要有传承的,但不得不承认,侯京健的起点,实在没有古月那么“天选”,也没有唐国强那样强的人气。
不过,凭借《觉醒年代》等作品,侯京健在青年观众中圈了不少粉。
他的毛主席扮相更偏向主席青年时期的气质,虽然目前还远远达不到“传神”的境地。但好在他态度谦逊,进步空间值得期待。
主席形象有多么深刻,就有多么难“入戏”。至于谁最像主席,或许答案早已藏在人们曾经流泪的每一次燃情观影里吧!
发布于:四川省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